令节盛世欢,九月话重阳

农历九月九日,为传统的重阳节,又称“老人节”。因为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阳,也叫重九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,到了唐代,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,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。“重阳节”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。据曹丕《九日与钟徭书》中载:“岁往月来,忽复九月九日。九为阳数,而日月并应,俗嘉其名,以为宜于长久,故以享宴高会。”
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,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。高和糕谐音,作为节日食品,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、喜尝新粮的用意,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,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。 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汉族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,所以又叫做茱萸节。茱萸入药,可制酒养身祛病。
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,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。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。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、登高远眺、观赏菊花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饮菊花酒等活动。九九重阳,因为与“久久”同音,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,有长久长寿的含义,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,重阳佳节,寓意深远,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,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,咏菊花的诗词佳作。
在民俗观念中,九九重阳,因为与“久久”同音,包含有生命长久、健康长寿的寓意。1989年,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《老人节》,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社会风气,让它代代相传,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。2006年5月20日,我国非常重视重阳节的民俗,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人生易老天难老, 岁岁重阳, 今又重阳, 漫野菊花分外香;但得夕阳无限好,何须惆怅近黄昏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, 也就是老年朋值得庆贺的《老人节》! 时逢和谐盛世,我们老年朋友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晚年,是有党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。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用我们夕阳红的余晖贡献出我们应有光和热,感恩党和政府,感恩社会。
值此我祝老年朋友:
福如东海,吉祥安康,
寿比南山,九九绵长。
重阳节快乐!



【唐】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,犹有些些旧管弦。偶遇闰秋重九日, 东篱独酌一陶然。自从九月持斋戒,不醉重阳十五年
【唐】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,家在五湖烟水东。 还向秋山觅诗句,伴僧吟对菊花风。

【唐】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,中有孤丛色似霜。 还似今朝歌酒席,白头翁入少年场。
菊韵
|
评论